要想成為一名合格的翻譯碩士研究生,我們必須要知道,英漢兩種語言在物稱與人稱的使用上存在著很大的差異。那么今天我們就來就英漢之間的物稱與人稱給大家分享一些啟示。
英漢兩種語言在物稱與人稱的使用上的差異主要體現在,英語常選擇不實施動作的主語或非靈主語,漢語主要采用有生命物體或人做主語,而這種巨大差異其實背后有著很強的文化淵源。我們都知道,英語來源于英國,而英國是一個島國,經常會受到各種自然災害的影響,加上那時候人類的科技也不太發達,因此也就促使人們對自然充滿了敬畏之心,這也就造成人們經常會采用不實施動作的主語或者非靈主語,換句話說就是以物為主語。而漢語中,我們相信人定勝天,因此我們更傾向于用有生命物體或人做主語。
下面給大家舉一個具體的例子來真實感受一下這種差異:
ST: This book’s name escaped me for a moment.
TT: 我一時想不起來這本書的名字。
這個例子當中,如果按照源文本語序翻譯,譯為“這本書的名字一時逃離了我”,聽起來不太通順,甚至會有些奇怪。產生這種感覺就是因為,英語源文本中是以“This book’s name”做主語,即以物做主語,而在漢語中很少用物做主語,這種差異就導致了譯文很尷尬且不符合漢語的表達習慣的情況。因此,在進行漢英轉換時,需要把物稱變為人稱,應該選擇“我”做主語,聽起來才會更自然。
從這個例子中,我們就可以得出一個非常有用的啟示:漢譯英時,可將人稱轉成物稱;而在英譯漢時,可將物稱轉成人稱。接下來我們再來看一個練習,讓大家深切體會一下這個啟示具體應該如何應用。
ST: Our first sight of land came after three days at sea.
TT: 我們在海上航行了三天,才第一次看到陸地。
該例子中,如果完全不考慮英漢之間物稱和人稱的差異,就會翻譯成“我們第一次對大地的看見在在海上三天之后來了”,這個譯文聽起來就會讓讀者感覺一頭霧水,理解不了其中想表達的意思,因此翻譯時我們必須要考慮到英漢差異。很明顯,源文本中主語是“our first sight of land”,用物做主語,譯為漢語時我們就需要將其變成人,人就是“我們”。“sight”是一個動作性名詞,運用詞性轉換的技巧,可以將該名詞轉換為動詞“看見”。所以最后我們就可以翻譯成“我們在海上航行了三天,才第一次看到陸地”,非常通順流暢。
以上是中公考研小編整理的“2023翻譯碩士考研復習:翻譯技巧之物稱與人稱”相關內容,翻譯碩士知識點比較密集,需要每天不停的去記憶與鞏固,考研備考是一個辛苦的過程,希望考生都能夠收獲滿意的成績,了解更多翻碩MTI考研備考指導請關注中公考研翻譯碩士頻道!
相關推薦: